前言
vue3的ref是如何实现响应式的? 有不少小伙伴回答的是Proxy,其实只回答对了一半。
当ref接收的是一个对象时确实是依靠
Proxy
去实现响应式的。但是ref还可以接收
string
、number
或boolean
这样的原始类型,当是原始类型时,响应式就不是依靠Proxy
去实现的,而是在value
属性的getter
和setter
方法中去实现的响应式。
本文将通过debug的方式带你搞清楚当ref接收的是对象和原始类型时,分别是如何实现响应式的。注:本文中使用的vue版本为3.4.19
。
看个demo
还是老套路,我们来搞个demo,index.vue
文件代码如下:
<template> <div> <p>count的值为:{{ count }}</p> <p>user.count的值为:{{ user.count }}</p> <button @click="count++">count++</button> <button @click="user.count++">user.count++</button> </div> </template> <script setup> import { ref } from "vue"; const count = ref(0); const user = ref({ count: 0, }); </script>
在上面的demo中我们有两个ref变量,count
变量接收的是原始类型,他的值是数字0。
count
变量渲染在template的p标签中,并且在button的click事件中会count++
。
user
变量接收的是对象,对象有个count
属性。
同样user.count
也渲染在另外一个p标签上,并且在另外一个button的click事件中会user.count++
。
接下来我将通过debug的方式带你搞清楚,分别点击count++
和user.count++
按钮时是如何实现响应式的。
开始打断点
第一步从哪里开始下手打断点呢?
既然是要搞清楚ref是如何实现响应式的,那么当然是给ref打断点吖,所以我们的第一个断点是打在const count = ref(0);
代码处。这行代码是运行时代码,是跑在浏览器中的。
要在浏览器中打断点,需要在浏览器的source面板中打开index.vue
文件,然后才能给代码打上断点。
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,如何在source面板中找到我们这里的index.vue
文件呢?
很简单,像是在vscode中一样使用command+p
(windows中应该是control+p)就可以唤起一个输入框。在输入框里面输入index.vue
,然后点击回车就可以在source面板中打开index.vue
文件。如下图:
然后我们就可以在浏览器中给const count = ref(0);
处打上断点了。
RefImpl
类
刷新页面此时断点将会停留在const count = ref(0);
代码处,让断点走进ref
函数中。在我们这个场景中简化后的ref
函数代码如下:
function ref(value) { return createRef(value, false); }
可以看到在ref
函数中实际是直接调用了createRef
函数。
接着将断点走进createRef
函数,在我们这个场景中简化后的createRef
函数代码如下:
function createRef(rawValue, shallow) { return new RefImpl(rawValue, shallow); }
从上面的代码可以看到实际是调用RefImpl
类new了一个对象,传入的第一个参数是rawValue
,也就是ref绑定的变量值,这个值可以是原始类型,也可以是对象、数组等。
接着将断点走进RefImpl
类中,在我们这个场景中简化后的RefImpl
类代码如下:
class RefImpl { private _value: T private _rawValue: T constructor(value) { this._rawValue = toRaw(value); this._value = toReactive(value); } get value() { trackRefValue(this); return this._value; } set value(newVal) { newVal = toRaw(newVal); if (hasChanged(newVal, this._rawValue)) { this._rawValue = newVal; this._value = toReactive(newVal); triggerRefValue(this, 4, newVal); } } }
从上面的代码可以看到RefImpl
类由三部分组成:constructor
构造函数、value
属性的getter
方法、value
属性的setter
方法。
RefImpl
类的constructor
构造函数
constructor
构造函数中的代码很简单,如下:
constructor(value) { this._rawValue = toRaw(value); this._value = toReactive(value); }
在构造函数中首先会将toRaw(value)
的值赋值给_rawValue
属性中,这个toRaw
函数是vue暴露出来的一个API,他的作用是根据一个 Vue 创建的代理返回其原始对象。因为ref
函数不光能够接受普通的对象和原始类型,而且还能接受一个ref对象,所以这里需要使用toRaw(value)
拿到原始值存到_rawValue
属性中。
接着在构造函数中会执行toReactive(value)
函数,将其执行结果赋值给_value
属性。toReactive
函数看名字你应该也猜出来了,如果接收的value是原始类型,那么就直接返回value。如果接收的value不是原始类型(比如对象),那么就返回一个value转换后的响应式对象。这个toReactive
函数我们在下面会讲。
_rawValue
属性和_value
属性都是RefImpl
类的私有属性,用于在RefImpl
类中使用的,而暴露出去的也只有value
属性。
经过constructor
构造函数的处理后,分别给两个私有属性赋值了:
_rawValue
中存的是ref绑定的值的原始值。如果ref绑定的是原始类型,比如数字0,那么
_value
属性中存的就是数字0。如果ref绑定的是一个对象,那么
_value
属性中存的就是绑定的对象转换后的响应式对象。
RefImpl
类的value
属性的getter
方法
我们接着来看value
属性的getter
方法,代码如下:
get value() { trackRefValue(this); return this._value; }
当我们对ref的value属性进行读操作时就会走到getter
方法中。
我们知道template经过编译后会变成render函数,执行render函数会生成虚拟DOM,然后由虚拟DOM生成真实DOM。
在执行render函数期间会对count
变量进行读操作,所以此时会触发count
变量的value
属性对应的getter
方法。
在getter
方法中会调用trackRefValue
函数进行依赖收集,由于此时是在执行render函数期间,所以收集的依赖就是render函数。
最后在getter
方法中会return返回_value
私有属性。
RefImpl
类的value
属性的setter
方法
我们接着来看value
属性的setter
方法,代码如下:
set value(newVal) { newVal = toRaw(newVal); if (hasChanged(newVal, this._rawValue)) { this._rawValue = newVal; this._value = toReactive(newVal); triggerRefValue(this, 4, newVal); } }
当我们对ref的value的属性进行写操作时就会走到setter
方法中,比如点击count++
按钮,就会对count
的值进行+1
,触发写操作走到setter
方法中。
给setter
方法打个断点,点击count++
按钮,此时断点将会走到setter
方法中。初始化count
的值为0,此时点击按钮后新的count
值为1,所以在setter
方法中接收的newVal
的值为1。如下图:
从上图中可以看到新的值newVal
的值为1,旧的值this._rawValue
的值为0。然后使用if (hasChanged(newVal, this._rawValue))
判断新的值和旧的值是否相等,hasChanged
的代码也很简单,如下:
const hasChanged = (value, oldValue) => !Object.is(value, oldValue);
Object.is
方法大家平时可能用的比较少,作用也是判断两个值是否相等。和==
的区别为Object.is
不会进行强制转换,其他的区别大家可以参看mdn上的文档。
使用hasChanged
函数判断到新的值和旧的值不相等时就会走到if语句里面,首先会执行this._rawValue = newVal
将私有属性_rawValue
的值更新为最新值。接着就是执行this._value = toReactive(newVal)
将私有属性_value
的值更新为最新值。
最后就是执行triggerRefValue
函数触发收集的依赖,前面我们讲过了在执行render函数期间由于对count
变量进行读操作。触发了getter
方法,在getter
方法中将render函数作为依赖进行收集了。
所以此时执行triggerRefValue
函数时会将收集的依赖全部取出来执行一遍,由于render函数也是被收集的依赖,所以render函数会重新执行。重新执行render函数时从count
变量中取出的值就是新值1,接着就是生成虚拟DOM,然后将虚拟DOM挂载到真实DOM上,最终在页面上count
变量绑定的值已经更新为1了。
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以为关于ref实现响应式已经完啦?
我们来看demo中的第二个例子,user
对象,回顾一下在template和script中关于user
对象的代码如下:
<template> <div> <p>user.count的值为:{{ user.count }}</p> <button @click="user.count++">user.count++</button> </div> </template> <script setup> import { ref } from "vue"; const user = ref({ count: 0, }); </script>
在button按钮的click事件中执行的是:user.count++
,前面我们讲过了对ref的value属性进行写操作会走到setter
方法中。但是我们这里ref绑定的是一个对象,点击按钮时也不是对user.value
属性进行写操作,而是对user.value.count
属性进行写操作。所以在这里点击按钮不会走到setter
方法中,当然也不会重新执行收集的依赖。
那么当ref绑定的是对象时,我们改变对象的某个属性时又是怎么做到响应式更新的呢?
这种情况就要用到Proxy
了,还记得我们前面讲过的RefImpl
类的constructor
构造函数吗?代码如下:
class RefImpl { private _value: T private _rawValue: T constructor(value) { this._rawValue = toRaw(value); this._value = toReactive(value); } }
其实就是这个toReactive
函数在起作用。
Proxy
实现响应式
还是同样的套路,这次我们给绑定对象的名为user
的ref打个断点,刷新页面代码停留在断点中。还是和前面的流程一样最终断点走到RefImpl
类的构造函数中,当代码执行到this._value = toReactive(value)
时将断点走进toReactive
函数。代码如下:
const toReactive = (value) => (isObject(value) ? reactive(value) : value);
在toReactive
函数中判断了如果当前的value
是对象,就返回reactive(value)
,否则就直接返回value。这个reactive
函数你应该很熟悉,他会返回一个对象的响应式代理。因为reactive
不接收number这种原始类型,所以这里才会判断value
是否是对象。
我们接着将断点走进reactive
函数,看看他是如何返回一个响应式对象的,在我们这个场景中简化后的reactive
函数代码如下:
function reactive(target) { return createReactiveObject( target, false, mutableHandlers, mutableCollectionHandlers, reactiveMap ); }
从上面的代码可以看到在reactive
函数中是直接返回了createReactiveObject
函数的调用,第三个参数是mutableHandlers
。从名字你可能猜到了,他是一个Proxy对象的处理器对象,后面会讲。
接着将断点走进createReactiveObject
函数,在我们这个场景中简化后的代码如下:
function createReactiveObject( target, isReadonly2, baseHandlers, collectionHandlers, proxyMap ) { const proxy = new Proxy(target, baseHandlers); return proxy; }
在上面的代码中我们终于看到了大名鼎鼎的Proxy
了,这里new了一个Proxy
对象。new的时候传入的第一个参数是target
,这个target
就是我们一路传进来的ref绑定的对象。第二个参数为baseHandlers
,是一个Proxy对象的处理器对象。这个baseHandlers
是调用createReactiveObject
时传入的第三个参数,也就是我们前面讲过的mutableHandlers
对象。
在这里最终将Proxy代理的对象进行返回,我们这个demo中ref绑定的是一个名为user
的对象,经过前面讲过函数的层层return后,user.value
的值就是这里return返回的proxy
对象。
当我们对user.value
响应式对象的属性进行读操作时,就会触发这里Proxy的get拦截。
当我们对user.value
响应式对象的属性进行写操作时,就会触发这里Proxy的set拦截。
get
和set
拦截的代码就在mutableHandlers
对象中。
Proxy
的set
和get
拦截
在源码中使用搜一下mutableHandlers
对象,看到他的代码是这样的,如下:
const mutableHandlers = new MutableReactiveHandler();
从上面的代码可以看到mutableHandlers
对象是使用MutableReactiveHandler
类new出来的一个对象。
我们接着来看MutableReactiveHandler
类,在我们这个场景中简化后的代码如下:
class MutableReactiveHandler extends BaseReactiveHandler { set(target, key, value, receiver) { let oldValue = target[key]; const result = Reflect.set(target, key, value, receiver); if (target === toRaw(receiver)) { if (hasChanged(value, oldValue)) { trigger(target, "set", key, value, oldValue); } } return result; } }
在上面的代码中我们看到了set
拦截了,但是没有看到get
拦截。
MutableReactiveHandler
类是继承了BaseReactiveHandler
类,我们来看看BaseReactiveHandler
类,在我们这个场景中简化后的BaseReactiveHandler
类代码如下:
class BaseReactiveHandler { get(target, key, receiver) { const res = Reflect.get(target, key, receiver); track(target, "get", key); return res; } }
在BaseReactiveHandler
类中我们找到了get
拦截,当我们对Proxy代理返回的对象的属性进行读操作时就会走到get
拦截中。
前面讲过了经过层层return后user.value
的值就是这里的proxy
响应式对象,而我们在template中使用user.count
将其渲染到p标签上,在template中读取user.count
,实际就是在读取user.value.count
的值。
同样的template经过编译后会变成render函数,执行render函数会生成虚拟DOM,然后将虚拟DOM转换为真实DOM渲染到浏览器上。在执行render函数期间会对user.value.count
进行读操作,所以会触发BaseReactiveHandler
这里的get
拦截。
在get
拦截中会执行track(target, "get", key)
函数,执行后会将当前render函数作为依赖进行收集。到这里依赖收集的部分讲完啦,剩下的就是依赖触发的部分。
我们接着来看MutableReactiveHandler
,他是继承了BaseReactiveHandler
。在BaseReactiveHandler
中有个get
拦截,而在MutableReactiveHandler
中有个set
拦截。
当我们点击user.count++
按钮时,会对user.value.count
进行写操作。由于对count
属性进行了写操作,所以就会走到set
拦截中,set
拦截代码如下:
class MutableReactiveHandler extends BaseReactiveHandler { set(target, key, value, receiver) { let oldValue = target[key]; const result = Reflect.set(target, key, value, receiver); if (target === toRaw(receiver)) { if (hasChanged(value, oldValue)) { trigger(target, "set", key, value, oldValue); } } return result; } }
我们先来看看set
拦截接收的4个参数,第一个参数为target
,也就是我们proxy代理前的原始对象。第二个参数为key
,进行写操作的属性,在我们这里key
的值就是字符串count
。第三个参数是新的属性值。
第四个参数receiver
一般情况下是Proxy返回的代理响应式对象。这里为什么会说是一般是呢?看一下MDN上面的解释你应该就能明白了:
假设有一段代码执行
obj.name = "jen"
,obj
不是一个 proxy,且自身不含name
属性,但是它的原型链上有一个 proxy,那么,那个 proxy 的set()
处理器会被调用,而此时,obj
会作为 receiver 参数传进来。
接着来看set
拦截函数中的内容,首先let oldValue = target[key]
拿到旧的属性值,然后使用Reflect.set(target, key, value, receiver)
在Proxy
中一般都是搭配Reflect
进行使用,在Proxy
的get
拦截中使用Reflect.get
,在Proxy
的set
拦截中使用Reflect.set
。
这样做有几个好处,在set拦截中我们要return一个布尔值表示属性赋值是否成功。如果使用传统的obj[key] = value
的形式我们是不知道赋值是否成功的,而使用Reflect.set
会返回一个结果表示给对象的属性赋值是否成功。在set拦截中直接将Reflect.set
的结果进行return即可。
还有一个好处是如果不搭配使用可能会出现this
指向不对的问题。
前面我们讲过了receiver
可能不是Proxy返回的代理响应式对象,所以这里需要使用if (target === toRaw(receiver))
进行判断。
接着就是使用if (hasChanged(value, oldValue))
进行判断新的值和旧的值是否相等,如果不相等就执行trigger(target, "set", key, value, oldValue)
。
这个trigger
函数就是用于依赖触发,会将收集的依赖全部取出来执行一遍,由于render函数也是被收集的依赖,所以render函数会重新执行。重新执行render函数时从user.value.count
属性中取出的值就是新值1,接着就是生成虚拟DOM,然后将虚拟DOM挂载到真实DOM上,最终在页面上user.value.count
属性绑定的值已经更新为1了。
这就是当ref绑定的是一个对象时,是如何使用Proxy去实现响应式的过程。
看到这里有的小伙伴可能会有一个疑问,为什么ref使用RefImpl
类去实现,而不是统一使用Proxy
去代理一个拥有value
属性的普通对象呢?比如下面这种:
const proxy = new Proxy( { value: target, }, baseHandlers );
如果是上面这样做那么就不需要使用RefImpl
类了,全部统一成Proxy去使用响应式了。
但是上面的做法有个问题,就是使用者可以使用delete proxy.value
将proxy
对象的value
属性给删除了。而使用RefImpl
类的方式去实现就不能使用delete
的方法去将value
属性给删除了。
总结
这篇文章我们讲了ref
是如何实现响应式的,主要分为两种情况:ref接收的是number这种原始类型、ref接收的是对象这种非原始类型。
当ref接收的是number这种原始类型时是依靠
RefImpl
类的value
属性的getter
和setter
方法中去实现的响应式。当我们对ref的value属性进行读操作时会触发value的
getter
方法进行依赖收集。当我们对ref的value属性进行写操作时会进行依赖触发,重新执行render函数,达到响应式的目的。
当ref接收的是对象这种非原始类型时,会调用
reactive
方法将ref的value属性转换成一个由Proxy
实现的响应式对象。当我们对ref的value属性对象的某个属性进行读操作时会触发
Proxy
的get拦截进行依赖收集。当我们对ref的value属性对象的某个属性进行写操作时会触发
Proxy
的set拦截进行依赖触发,然后重新执行render函数,达到响应式的目的。
最后我们讲了为什么ref不统一使用Proxy
去代理一个有value
属性的普通对象去实现响应式,而是要多搞个RefImpl
类。
因为如果使用Proxy
去代理的有value属性的普通的对象,可以使用delete proxy.value
将proxy
对象的value
属性给删除了。而使用RefImpl
类的方式去实现就不能使用delete
的方法去将value
属性给删除了。